竞赛主题:设计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
建筑师不是闭门造车的画图匠,建筑师应该随时感受时代、社会进步的脉搏。
当今社会,正处在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过渡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建筑师,一定要关注由此带来的人和企业行为模式的变化,从而导致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功能的变化,这是建筑师的机遇!
本届竞赛提供给选手这样一个视野:通过关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设计师自身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导建筑师们思考即将到来的智慧经济时代建筑和城市形态的变化。
第三届中国梦竞赛,完成了【设计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主题任务之一:设计师住宅设计;任务之二:设计师工作驿站设计;
第四届中国梦竞赛,将完成任务之三:设计师活动中心设计。
在我们的梦想中,这三类空间,是智慧经济时代设计服务业的业务和组织模式运作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希望设计师们在为自己的梦想做设计的同时,尽量发挥自我想象能力,全力展示你脑海中的互联网时代设计业态。
我们已经听得见建筑设计互联网化的脚步声了,梦想变成现实的这一天,也许就发生在2015年!你的设计作品即将被社会所验证!
重要提示:报名第四届中国梦绿色建筑创意设计竞赛的朋友,一定要查看第三届【设计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主题任务之一:设计师住宅设计;任务之二:设计师工作驿站设计;
http://www.shejiqun.com/Blue-jianjie_three-task_id-1325.html(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
题目:设计师活动中心设计
报名注册截止时间:2015年6月30日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5年10月10日18:00
作品评审时间:2015年9月至10月(具体时间请查看《第四届中国梦绿色建筑创意设计主题大赛日程表》)
设计任务书: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推动力,流水线、集中办公,是工业时代的推动力,用设备和人力的集约化,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互联网时代,是用技术服务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个性化。。。。”
智慧经济时代,移动互联产品的普及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工作自由和工作之外的时间,设计师们更有机会和兴趣参与社会活动;设计师不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众群体,他们不但是城市和乡村建设的设计者,还是城乡社区绿色生活与环境建设的专业服务者,大众建筑文化的传播者、引领者;一句话:真正的人民设计师!
居家办公、社区工作驿站交流,提升了设计师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指数,虽然传统的设计企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虚拟化,但设计师们的活动空间和生态圈却会越来越活跃。在拥有自由工作和生活权利的同时,设计师们更离不开行业内部的交流,因为我们是一个专业的群体,行业内的交流永远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行业内部、本行业与其他行业、设计师们与社会之间交流、沟通的场所;用于承载设计师各种圈子的集会,行业活动、自由交友, 展示企业和个人业绩等等,当然,这些场所同时也是社会了解设计师工作的视窗。
——开放性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建筑文化传播场所
就是我们给与这样一个位于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地域范围内的、或大或小的设计师交流场所的定义,我们暂且把他命名为【设计师活动中心】。
想像一下,这样一个设计师活动场所也许会有以下功能:
1、城市规划建设展览中心;
2、行业会议、信息发布中心;
3、建筑设计技术咨询中心;
4、建筑项目招投标中心;
5、科普教育、培训中心;
6、创意设计、建筑绘画训练中心;
7、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8、3D、动画制作服务中心;
9、设计师NGO组织活动中心;
10、服务型设计办公室
11、虚拟型商务办公室
12、接待管理中心等。
。。。。。。。。。
设计师活动中心还应该有什么功能?什么场所?靠你的想象来补充!
开启你的大脑,让你的创意落地!
这就是【设计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主题设计竞赛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设计要点:
1)选址。从节能环保的需求和你对互联网时代设计师工作和生活空间的需求想象出发,为你所选定的建筑形式选址。选址条件由各位选手自定,提倡选择真实地形,当然也包括旧建筑改造利用。场地选择要考虑在平地、山地、滨水和极端环境的空间表达的需要,你的场地设计应包括对地域、地形的选择以及对其巧妙利用的表达,包括应对互联网时代城市商务空间、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空间、安全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环境需求多方面的表达。
2)设计的逻辑性:所有空间的设计要融入特定设计师群体的工作特性、爱好情趣,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特点。参赛选手根据自己对互联网时代设计业工作方式的理解,设计空间各种活动场景、建筑及其环境,进行设计表达。每个作品都应该讲述属于它的故事。我们不仅期待听到一个关于你向往的未来美好工作方式的故事。还需要你充分考虑这一新空间设计的周密性、舒适度和可落地性。
3)概念分析。本题目主要考察选手对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让设计师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变化而引发建筑功能和型式变化的创新能力,因此需加强概念分析图的绘制,作品需体现设计者逻辑推理深化过程。
4)面积指标范围: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出发,活动中心可以考虑选址于大中小城市的不同,面积从1000平方到1万平方之间自由界定,能容纳300~2000人的集会活动,或者整合其他产业链功能,面积允许有所突破。
5)节能环保:从节能环保的理念出发,鼓励使用废弃可再生材料和尝试使用新型建材、乡土材料,应用新技术、新能源,体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采用辅导课专家推荐的新技术产品,并能提供落地设计的方案可获得单项加分。
二、设计深度(学生组)
1、请自行选择设计你喜欢的、坐落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的设计师交流中心,并对其使用者的行为特征、活动内容和需求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你对该建筑功能和空间形态的理解和观点。
2、重点表现互联网时代特定的设计师活动环境、建筑功能、流线及空间设置的创意设计,并表达出如何实施创意的逻辑推理过程。
3、建筑与内外环境的设计要贯彻绿色建筑理念。设计者需选择设计作品中你特别喜欢的空间(办公空间、会议交流中心或者科普宣教中心)进行精细化设计。
4、建筑造型与色彩、空间及外部环境的设计需体现设计师群体特有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理解。
三、图纸要求
1、设计说明及方案介绍、方案可实施性评估说明;
2、设计图纸:图纸内容不限,设计者认为能充分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图纸均可。
3、图幅及编排要求
成果形式:A3文本
1、版面规格:A3横版(420mm*297mm)
2、文件容量:单张图大小不超过2M。
3、文件格式:jpg文件
4、注意事项:
1) 为了避免网络上传文件次序混乱,要求作品编制页码。
2) 为了方便专家在线点评,要求提交作品为a3图幅,排布内容尽量简洁。
3) 为方便校际交流,参赛选手务必详细填写好报名信息资料,包括参赛单位、参赛者年级与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老师简历等内容。
4) 图幅内作品排布不宜过小,为了方便评审,作品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的放大接近内边框线,但不宜超过图面的内边框控制线,图面内边框控制线如下图所示。(注:图面内边框控制线在图面表达中可画可不画,其目的主要起到控制作用。)
5)入围作品制作展板的具体尺寸、版面,网站另行通知。
本次大赛事项的解释权归设计群网大赛组委会所有